新闻资讯 分类
寿光榜样|刘来博乐体育下载田:匠心浇筑丰碑发布日期:2025-03-29 浏览次数:

  寿光融媒讯(记者 孙欣)从一砖一瓦的垒砌,到混凝土浇筑高楼大厦;从以建造土木灰瓦平房为主业,到数以百计的高楼建设同步推进;从率先在建筑行业推行建筑承包制模式,到成为拥有国家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市政公用工程总承包资质,以及劳务、装饰装修、地基与基础、建筑幕墙等多项专业承包资质的领军企业圣都人一直薪火相传、砥砺奋进。在圣都人不断发展壮大的道路上,离不开他们的创始人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付出,他就是原寿光市圣都建设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刘来田。2012年12月份,刘来田被评为“诚实守信”中国好人。

  1989年,20多岁的刘来田靠一把瓦刀起家,凭着一腔热血和胆量,带领圣都建筑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壮大,并依靠逐步建立起的良好市场信誉,成为建设行业中的一颗耀眼明星。

寿光榜样|刘来博乐体育下载田:匠心浇筑丰碑

  刘来田在工作中最忌讳的就是企业失信,他曾说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市场经济有两只眼睛,一只是有形的眼睛,就是法制;一只是无形的眼睛,就是信用。这就如同一个人,无论哪只眼睛瞎了,都是缺憾和不幸!”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刘来田始终坚持坚持诚信为本,质量第一。

  1992年,圣都建设集团一个工程队承揽了一座楼房的防水工程,按规定,两块油毡的搭接宽度应该是8厘米。刘来田在工地巡查过程中发现,油毡与油毡搭接处似乎窄了一些。他拿出卷尺连续量了几处,有的搭接6厘米,有的是6厘米多一点,显然不达标。刘来田叫来项目负责人,指出存在的问题后,责令他组织人员抓紧返工。望着已经铺就的一大片油毡,这位负责人很不理解:最多不就差2厘米吗?揭起来重新铺有这个必要吗?刘来田看出了他的心思,当晚就召开各工程队负责人、质检员会议,着手安排整改的同时,对规矩意识和质量标准又做了严格要求。就这样,返工重新铺油毡后,搭接处的宽度全部是标准的8厘米。

  1994年,某公司建一座经营性大厦,由圣都建设集团承建。桩基处理完成后,该公司提出要在楼顶建旱冰场,这样就必须增加立柱进行支撑强化。立柱的根基应该在处理地基时打好,然而,为了避免挖开地基返工、增加工程造价,该公司的主要负责人提出:在地上垒立柱。项目负责人考虑到是甲方提的要求,于是照之办理。很快,刘来田听说了这件事情。他火速赶到工地,一向显得很平和的他震怒了:“你们这是要出大乱子!垒了多少推倒多少,挖地槽重新搞,增加的工程造价我们承担。”

  这几个事件的处理,使得大家了解了刘来田对工程质量要求的严格,也对圣都建设集团的信誉有了新的认识。在之后的施工过程中,所有环节都是严格按照集团标准和行业标准进行。

  一个好的企业掌舵人,往往能在困局中谋定乾坤,带领企业脱困重生。2000年10月,接任公司11年的刘来田先人一步,从看似稳健发展的常态中,敏锐地捕捉到发展的新机遇。他在当时寿光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下定决心进行企业改制。

  他深知,博乐体育下载在市场上较量,不是靠招牌,而是凭质量。在刘来田的带领下,公司曾经在潍坊市乡镇建筑企业中首夺中国建设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改制后,他下定决心在民营建筑企业中树立起一面旗帜。为此,公司领导班子提出了这样的口号:建一座工程,树一方样板;建一座工程,赢一片信誉;建一座工程,立一块丰碑。

  改制后的几年间,刘来田将其定位为“打基础”阶段,不断提升建设工艺和建筑质量,以质量赢市场。从那时候起,圣都人牢牢树立起“为人民造福”的观念,用一幢幢美观、优质的高楼大厦扮靓城市形象,赢得了市场认可。那时候,刘来田曾进一步解释过改制的缘由: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工程质量优良,是人民之福;工程质量低劣,是人民之祸。

  厚积薄发,行稳致远。在刘来田的带领下,“建优质工程,让用户满意”成为圣都集团多年来的经营理念。公司历年来承建的各类工业民用建筑工程,工程竣工合格率100%,优良率85%以上,先后创出了国家、省、市级优良工程100多个,其中有20多个工程获得过中国建设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山东省建筑工程最高奖“泰山杯”奖、潍坊市建筑工程最高奖“鸢都杯”奖和山东省“质量诚信、用户满意”工程称号。

  2005年5月,刘来田因公务路过荣乌高速路口处时,发现一辆面包车与一辆摩托车相撞,热心肠的刘来田当即将车停在路边。他不顾伤者身上的血染到自己的衣服上,帮助面包车司机将受伤者抬到车上,并将伤者送到医院。

  2008年10月11日晚10时左右,天空中下起了小雨,刘来田应酬完客人回家,路过银海路和圣城街交叉口时,只听“砰”的一声响,疲惫中的刘来田被惊醒。他急忙下车,看到有两辆车撞在一起,由于撞击猛烈,车体已经严重变形,乘客被困在车里。他立即指挥现场人员用撬棍等工具将车门撬开,成功将两名被困的受伤人员救出。

  2012年春节期间,刘来田下基层走访职工,发现村路难行,他毫不犹豫拿出50万元为村子修了路,从此,该村村民再也不用踩着泥泞的土路出行了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恰似刘来田人生的最好注脚。作为一名城市筑梦者,他始终保持着一颗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或许正是这种扎根大地的厚重情怀,让他的建筑工程总带着特有的温度。如今,寿光市民走过他参与建设的几百个民生项目时,仍能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温暖那是用生命浇筑的永恒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