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单最快30天交付、现场1天组装完成、年发电5000度自给自足”,这些高科技住宅指标如今在闵行区浦江镇成为现实。近日,中建科工打造的沪派乡村宜居房示范工程正式落成,9个预制模块如同巨型乐高积木精准拼接,博乐体育登录200平方米的江南庭院从地基到精装交付仅用1个月。
闵行区作为上海市“五好两宜”和美乡村建设试点,正全力打造“望得见星空、闻得到稻香、留得住乡愁、装得下梦想”的“沪派江南”乡村典范。其中,浦江镇正以“郊野单元村庄规划”为蓝本,探索“不离乡土、不损文脉”的农民集中居住与生态融合发展路径。
中建科工首个沪派宜居房示范点落地闵行浦江镇,其自主研发的钢结构模块化房屋,采用汽车工业级智造标准,机器人焊接生产线毫米精度预制房屋骨架,9大功能模块搭载预装90%的隐蔽工程,通过“地基预埋件+北斗定位”系统,实现现场吊装误差不超过5毫米。
“传统农房建造需6—8个月,我们的产品从设计到完成最快30天。”项目负责人张文泽指着BIM系统演示道。每套房屋配备“数字身份证”,施工垃圾减少80%,建筑碳排放降低65%。更让村民惊喜的是,部分安装了屋顶光伏板年发电量达5000度,配合10千瓦时储能系统,即便市政断电也能维持全屋照明12小时。
走近村里,黛瓦白墙的江南院落暗藏玄机:铝镁锰合金小青瓦复刻传统形制,内嵌气凝胶涂料使保温性能提升3倍。
“既能在手机APP调节地暖,又能坐在老祖宗留下的‘老虎窗’下喝茶。”试住村民王老伯展示着新居的智慧中控屏,全屋10多个传感器实时监测空气质量,遇到燃气泄漏0.3秒自动关阀。更灵活的是4种模块组合模式——独栋、联排、L型合院随心切换,还能自主选择“江南风”“海派风”“乡野风”等多风格产品线。
目前,中建科工正在积极探索激活乡村经济的新模式:连片农房可快速改造成民宿聚落,通过智慧社区平台统一运营;闲置屋顶光伏接入虚拟电厂,农户年增收超万元;配套建设的模块化育秧工厂,采用与住宅同源的装配技术,实现“建房+生产”技术协同。
中建科工乡村宜居房产品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推出‘模块化宜居房+能碳管理平台+智慧社区’整体解决方案,未来每栋农房都将成为乡村微电网节点,让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碳汇收益。”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