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分类
博乐体育官网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63个即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布日期:2024-11-27 浏览次数:

  11月26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当好排头兵 奋进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4场即墨区专场,介绍“担当作为 实干争先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即墨篇章”的工作情况。即墨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孙杰,即墨区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齐克夏,即墨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单存浩,即墨区行政审批局党组书记、局长陆培宁,即墨区海洋发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军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博乐体育官网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63个即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图1)

  即墨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上级工作要求,坚决扛牢经济大区挑大梁责任,统筹抓好稳增长、提质效、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步。前三季度,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55.96亿元、同比增长6%,高于全市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9%,高于全市1.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增速分别高于全市1.8、1.3和1.9个百分点,位列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13位。

  云路全国最大非晶带材生产基地正式投用。总投资超百亿元的中电建海上光伏项目正式获得国家批复,陆上升压站已经竣工;海尔新能源产业园全面开工,华能、华电等百亿级海洋风电项目加快布局。即墨区正以申报丁字湾省级战略为契机,全力推进青岛新能源装备产业园规划建设,着力打造千亿级投资规模新能源产业集群。

  纺织服装服饰产业作为全省唯一代表入选国家外经贸提质增效示范名单。红妮制衣绿色无菌可视化智能工厂建成达产,酷特智能与华为云全面合作、打造柔性制造智能体集群,即墨卫衣入选山东电商产业带。1-10月,全区网络零售额达到117.6亿元、增长16%。

  工作中,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倾斜,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70家、超额完成“十四五”高企倍增计划。

  累计实施89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惠及群众4.4万户,全面完成三年攻坚目标。新建整修32条市政道路。地铁7号线号线座车站实现主体封顶,加快打造到青岛主城区和胶东机场的“半小时出行圈”。建成口袋公园9处,新增绿化面积5万平方米。采取国有企业进驻服务模式,对全区183个无物业小区全面托管,有效改善群众居住环境。

  撤并19处小规模学校,建成启用桃源小学等7处小学、幼儿园,新增优质学位4000余个。即墨四中整体迁入龙山新校区,实现城区化办学;创办实验学校东部分校,打造公办寄宿制初中“样板”。高考再创佳绩,一段线达线人数创历史新高。第二人民医院、结核病防治中心建成主体,人民医院晋升为三级乙等综合医院,与第三人民医院组建紧密型医共体、打造城区西部医疗中心。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5万场,柳腔历史剧《即墨大夫》获省优秀剧目。

  近年来,即墨认真贯彻落实习视察山东重要指示要求,锚定“陆海统筹、全域皆蓝”发展理念和“5+4+3”海洋经济发展体系,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产业转型为导向、以项目落地为抓手,推动海洋经济迈上了新台阶,为助力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贡献即墨力量。前三季度,全区海洋生产总值476亿元,同比增长7.7%,预计全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630亿元。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实现海洋科技自主自强。即墨坚持“建平台、汇资源、促转化”,培育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一是强化科技创新平台支撑。发挥崂山实验室的资源虹吸效应,汇集国家深海基地、山东大学等“国字号”科研机构、高校院所50余家,引进培育各类科技创新平台112个。二是促进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推进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市场化运作、实体化运营,建设“科创荟”服务品牌,搭建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对接交流平台,促进供需两端精准对接。开展“科技创新论坛”等多项活动,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2.3亿元。三是创新海洋科技攻关模式。成立海洋科技创新创业联盟,创建海洋仪器共享平台。鼓励企业研发创新,四年内连续推动3个人才团队成功申报海洋省级人才工程。

  深耕海洋产业赛道,构建完善海洋产业体系。即墨坚持向新求质,打造高端海洋特色产业集群。一是提质增效传统产业。青岛造船厂新承接氨动力船等订单30余艘,订单数再创新高。汉缆海洋工程项目新上超高压海缆生产线,打造北方最大的海缆生产基地。“国信2-1号”养殖工船顺利出坞,预计明年初投入使用。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正式落户,海洋生态修复项目获批中央4亿元支持。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海智源、海之林在海洋生物制品领域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网衣清洗机器人、新一代波浪滑翔机等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725所海洋防腐技术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产业化项目即将投产。三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大洋钻探船北部码头竣工验收,国家深海三大平台加速落地。崂山实验室“瀚海星云”和“问海”两个大模型相继发布,迈出建设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矩阵国内“第一步”。

  扎实推进项目建设,筑牢海洋经济发展根基。即墨树牢“项目为王”的导向,将项目建设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开展精准招商。出台《海洋领域招商引资指导意见》,持续引进海洋重大项目。新引进双丰物探等涉海项目16个。狠抓项目落地。推动海上综合试验场等41个项目入列青岛市海洋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6亿元。中电建海上光伏项目获国家批复,正在加快并网建设。打造特色园区。聚焦重点海洋产业发展方向,对承载空间进行统筹规划。蓝色种苗产业园纳入青岛蓝研院“一园区”规划布局,女岛临港产业园正在打造海上风电产业集群,海洋生物、海洋高端装备等产业园加快建设。

  一是城乡办学条件越来越好。2021年以来,全区新建、改扩建82所中小学、幼儿园,提供学位5万余个,资金投入与项目数量均创历史纪录,有效应对和化解近两年的入学高峰。有序撤并56处小规模学校,农村教育布局和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先后启用即墨一中、即墨四中新校区,高中教育教学条件全面改善。创新教育发展模式,统筹实施初中和小学布局调整,2024年秋季学期试点创办全区第一所公立寄宿制初中——实验学校东部分校,满足群众多样化就学需求。目前,龙泉新高中、职业教育园等重点项目正加紧建设。

  二是教师队伍素质越来越好。近三年招聘引进教育人才1400余名,其中“双一流”大学及重点师范院校毕业生600余名,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呈现高学历、年轻化态势。通过安排农村新岗教师到城区优质学校“顶岗培训”、选派城区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等多种途径,同步提升城乡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抓好教师师德建设和培训培养两大关键环节,2023年以来有60余人获评齐鲁名校长、山东省特级教师、青岛名师等市级以上荣誉称号。

  四是教育惠民服务越来越好。认定普惠性民办园210处,学前教育普惠率达到96%。抓好食堂运营管理,保障6万余名学生吃饱吃好。安全运行265辆校车,解决1.8万名农村学生上放学交通问题。优化“5+2”课后服务,受益学生10万余人。健全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困难学生救助体系,近三年发放各类助学金及免学费7000余万元,资助学生9万余人次。

  三、聚焦产业集聚,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围绕汽车产业,发挥一汽解放商用车、新能源轻卡、一汽-大众、奇瑞汽车4大整车项目带动作用,吸引了400多个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我区聚集。前三季度,汽车制造业实现产值579.8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产值的46%,已经成为我区的首位支柱产业。围绕纺织服装产业,培育了即发集团、雪达集团、酷特智能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形成了“即墨针织”和“即墨童装”两大区域品牌,推动全产业链高度协同发展。前三季度,全区纺织服装产业实现产值115亿元,同比增长5%。

  四、聚焦数实融合,提升智能制造水平。选取即发集团、海联金汇等首批5家企业试点,打造产业数字化转型标杆。全区80%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改造,博乐体育平台青岛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自动化生产线个,青岛市两化融合项目88个,一汽-大众汽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获评2023年度工信部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

  五、聚焦梯次培育,优化企业创新生态。建立完善优势高成长企业梯队,实施“一对一”专班化服务,推动中小企业补短板、锻长板,指导瓷兴新材料荣获“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截至目前,我区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324家,专精特新企业58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家。

  三是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企业开办从“全程网办”向“智审慧办”迭代升级,市场主体登记全程网办率达97%。组建“金牌团队”工作专班,优化升级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改革。持续推进全流程电子化招投标,与烟台、潍坊等地协作,完成远程异地评标项目32个,交易金额32.9亿元。将112条惠企政策梳理整合成“即墨惠企政策指南”并赋码推广。